“我以前没想到过会用电商来做生意。”近日,在太龙镇五塝村农村电商服务站里,村综合服务专干向奎一边喜滋滋地分拣着血橙,一边兴奋地说:“通过微商、‘一亩田’等电商平台,村里的特色农产品供不应求,我们确实尝到了电商进村的甜头。”向奎的另一个身份是五塝村农村电商服务站负责人,大家都叫他“向掌柜”。

    触网:电商脱贫“有戏”

    每逢节假日,向奎都会带上五塝村的柠檬、红桔、血橙送给亲朋好友,得到了一致欢迎。“既然村里的水果这么受欢迎,为何不把这些特色农产品销售到城里呢?”最初,向奎尝试着在微信上试销,很快就收到了不少订单。“通过电商销售,柠檬价格高的时候可以销到10块钱一斤,村里的乡亲们听说后,都乐意参加到电商销售中来。”看到市场前景不错,向奎有了新的想法,他和镇村干部商量,希望发展电子商务,带领村民走脱贫致富之路。

    正在此时,万州“超市、金融、电商”三进村的春风吹起,向奎听到村里要开农村电商服务站的消息后十分激动,他抓住机会,成为了一名农村电商服务站的“掌柜”。向奎说,触网电商,既可一圆创业梦,还可通过努力帮助贫困村民脱贫增收,这是一个多赢的选择。

    2015年8月,向奎的农村电商服务站正式开业。谈到最初的创业,向奎说:“电商对村民来说是新鲜事物,一开始并不接受。”为了赢得村民们的信任,打消顾虑,向奎一户一户走访,了解村民想法,讲解在农村电商上买卖东西的好处。

    在村民张世秀的家里,向奎听说张世秀老人出行不便又想买台电视机,便立即拿着手机帮老人在网上选购。下单之后,才两天时间,电视机便送到老人家里,老人感到价格合理不说,到货时间也快,还有专业人员上门安装服务。凭着执着和真诚的宣传,不少村民开始关注“向掌柜”的电商生意,也愿意到店里去买东西。在春耕春播季节,不少村民了解到“向掌柜”的电商也在经营农资产品,也纷纷前去咨询、购买。

    红火:去年销售额10万余元

    “这个玩意可靠吗?”第一次与向奎合作的村民们一般都是半信半疑。

    但事实是最好的答复。在血橙红、柠檬黄的收获时节,向奎将血橙、柠檬、红桔拍好照片,编辑好信息发到微信和电商平台后,得到了积极反馈,订单纷至沓来。一箱箱血橙、柠檬被分拣好,整齐放在邮政物流车上,运往各地。

    向奎说,今年4000斤血橙通过微商和电商平台被销售一空,目前还有人在预订。去年3万多斤的柠檬通过电商平台也抢购一空。通过电商宣传,也吸引了更多外地水果经销商到本地收购,看到乡里的“土货”变成了”网货”,源源不断销售出去,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。跟随产业扶贫的步伐,五塝村目前已发展柠檬4000亩,向奎表示,有了电商这个平台,他对村里的血橙、红桔、柠檬销售充满信心。“向掌柜”介绍,从2015年开始起步,电商店生意越来越好,年销售额在10万元左右,利润可以达到2-3万元。

    线上数据变成成果,村民们喜笑颜开。通过示范带动,当地不少村民都与向奎所带领的五塝村电商服务站达成合作意向,服务站以“客户满意,农户增收,企业发展,合作共赢”的经营理念,与农户签订定制生产协议,保质保量,保增收。这些长期深藏“闺中”的土特产品搭上电商的快车,日渐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“摇钱树”,带动五塝村贫困户脱贫致富。

    展望:电商扶贫奔小康

    电商扶贫,蕴含着巨大希望。太龙镇是产业大镇,拥有2.5万亩红橘、1万亩柠檬等资源。以前,大量高品质的水果无法快速销售,村民也只能“望果兴叹”。现在太龙镇积极抓住“互联网+”的机遇,在“电商进村”的强力推动下,引导贫困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自家土特产,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家门,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,太龙镇的水果产业借助这股电商劲风,趁势起飞。

    五塝村是乘着“互联网+”的春风得到电商实惠的一个缩影。乘着“互联网+”的春风,向奎依托电商平台,让五塝村“土生土长”的柠檬、红桔、粉条、腊肉、土鸡蛋、葡萄、大米、黑花生等名优特产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。太龙镇着力打造的“电商扶贫、产业扶贫”平台,正在这片土地上渐次开花结果。

    太龙镇负责人表示,五塝村“电商进村”的探索实践,不仅给村民带来实惠,也强化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,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,拉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,巩固脱贫成果注入了新的活力。  

记者 李剑锋 通讯员 谌盈颖 文/图